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气派功 道一生内气·内力三丹田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这套功法通过采气、炼气,进而达到运气、养气的效果,形成了完整的体系,做到了动静结合。练习时可按顺序一次性练完,也可一天内分多次练完。由于各部分功法相互补充、相互促进,因此效果十分显著。
这套功法的原理是:摄取大自然中的清气,排出体内的浊气,将清气锻炼运行后,经过储存滋养转化为自身所有。这样每天坚持练习,身体自然会能量充足。功法简单易行,除养气部分外,练功时必须注意呼吸、动作与意念的协调统一。
坚持练习这套功法,身体虚弱的人能变得强健;普通人长期练习,一年四季都能预防流行性疾病;寒冬时节,如果在户外感到寒冷,可用这套功法的 “吸、闭、呼” 方法抵御寒冷。多年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些效果。
功法分为采气、炼气、运气、养气四个部分,一般要求按顺序一次性练完。但根据练习者的身体状况、年龄和环境条件,也可选择其中一、两部分单独练习,或在一天内分时段练习。不过,单独练习运气法的人,结束后一定要接着练习 10 分钟养气,若能延长时间则更好,以达到储存、滋养在运气过程中激发起来的自身能量的目的。
一、采气
练习者必须先进行采气,即通过锻炼用意念使全身重要穴位开放(有功底的人,全身毛孔也能开放),借助呼吸排出体内浊气,吸收大气中人体必需的清气。
预备:自然站立,两脚分开,宽度略宽于肩膀,双臂下垂在身体两侧,目光平视前方,舌头轻抵上腭。
吸气:两臂从左右斜方向慢慢向上伸展到极限位置,上半身和头部向后仰,目光注视上空,掌心朝向前上方,同时要感觉到(体会到)全身关节在拉伸变长,与此同时,意念想象自身的百会、膻中、气海、劳宫(双手)、命门、涌泉(双脚)八个穴位已经开放,正在吸收天空中的清气。
呼气:两臂从上方慢慢放下回到身体两侧,同时意念想象上述各个穴位及全身毛孔正在向体外排出浊气。
注意:呼气、吸气与动作一定要做到协调、自然。
以上动作反复练习九次,若单独练习这一步功法,可将九次作为一个单元,根据需要增加练习次数。
二、炼气(罗汉运掌)
这是一种动功炼气的方法,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锻炼,不仅能使身体变得强劲有力,而且将体内之气发放到体外时,强度会大于单独修炼静功的人。
预备(或衔接上一式):自然静立片刻。
前运掌:
(1) 左腿向左横跨一步,呈马步桩姿势(即两膝向下弯曲 36~90 度),同时两拳抱在腰侧,拳心向上(整个动作配合吸气)。
(2) 两拳变成掌,同时用内力慢慢向前方推出(动作配合呼气)。
(3) 两掌慢慢收回至腰侧,同时变回拳(配合吸气)。
左运掌:
(1) 衔接马步桩姿势,稍作停顿后,双脚与身体同时向左转体 90 度,变成左弓步姿势(即左小腿垂直于地面,大腿与小腿呈 90 度,右腿向后伸直,脚跟不离开地面,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)。
(2) 两拳变成掌,同时用内力慢慢向前方推出(配合呼气)。
(3) 两掌慢慢收回至腰侧,同时变回拳(配合吸气)。
右运掌:
(1) 衔接左弓步姿势,双脚与身体同时向后转体 180 度,变成右弓步,身体重心移到右腿上。
(2) 两拳变成掌,同时用内力慢慢向前方推出(配合呼气)。
(3) 两掌慢慢收回至腰侧,同时变回拳(配合吸气)。
练习以上三式要注意,运掌时意念想象用全身的力量推一头与自己较劲的牛,但用力不能表现在身体外部。
上运掌:
(1) 衔接右弓步姿势,向左转体 90 度,变成马步桩姿势,两拳在腰侧保持不动。
(2) 由拳变掌,转动手掌使掌心向下,然后在身体两侧向外展开,掌心朝外(配合呼气)。
(3) 转动手掌(掌心相对)向上捞起,变成两掌指尖相对(掌心向上),经过胸前膻中穴处再翻掌 180 度,向上托起至头部上方极限位置,呈力托千斤的姿势(整个动作配合吸气)。
(4) 双掌在头部上方翻转(掌心向下),慢慢下按至小腹前(配合呼气)。
(5) 双掌在小腹前翻转(掌心向上),向上捞起至胸前膻中穴处再翻掌 180 度,向上托起呈力托千斤姿势(配合吸气)。
(6) 双掌在头部上方翻转(掌心向下),慢慢下按至小腹前(配合呼气)。
练习以上动作要注意,呼吸与动作一定要做到协调、自然,双眼要跟随手的动作移动。
收功:意念集中在丹田(气海周围),先引导气息顺时针旋转 9 圈,再逆时针旋转 9 圈。若要接着练习运气法,可不必收功。
以上四式,每式反复练习 9 次,如果单独练习,可将 9 次作为一个单元,根据需要增加次数。
三、运气
运气法是整个内功修炼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练习可使体内之气得到强化。练习时用意念借助呼吸的力量,推动气息在体内运行。但无需刻意追求具体的运行路线,只需用意念扫视到全身大致的经脉路线即可。从而起到冲击体内瘀滞、疏通经络的作用,并且能达到让气息在全身各处随意运送的目的,是发放外气治疗疾病必须修习的方法。
预备:衔接上一式,或采用直立站桩、马步站桩,也可采用各种盘坐姿势。静立片刻,等心神安定后再开始练习。
深、慢、均匀地吸一口气到气海(丹田),意念集中在气海,闭气(即不呼不吸)30 秒钟。
从气海慢慢呼气到会阴穴停止,稍作停顿。
从会阴穴吸气,经尾闾、上督脉到头顶百会穴停止,闭气 30 秒钟。
呼气,分成两股经耳朵、颈部、肩膀进入手三阳经(两臂外侧),向下到手部阳面(手背)停止,稍作停顿。
吸气,从手部阴面(手掌面)进入手三阴经(两臂内侧),向上行到胸锁部,到达膻中穴停止,闭气 30 秒钟。
呼气,沿任脉下行到气海停止,稍作停顿。
在气海穴原地吸气闭住,引导内气在气海区域顺时针旋转 9 圈后停止。
呼气,从气海穴经腹部进入足三阳经(两下肢外侧),再下降到足部阳面(足背)停止,稍作停顿。
吸气,从足部阴面(足掌)经足三阴经(两下肢内侧),向上行到命门穴闭住,引导内气在命门区域逆时针旋转 9 圈后停止。
意念集中在命门区域呼气(在原地),稍作停顿。
吸气,从命门穴沿督脉上行到百会穴,闭气 30 秒钟。
按照上述步骤反复循环,直到第九圈后停止在气海穴。
收功:保持原来的姿势不动,意念想象气息在丹田区域,先顺时针旋转 9 圈,再逆时针旋转 9 圈后即可停止,无需配合呼吸。
效应说明:练习运气法一段时间后,有的人能感觉到气息在要求的经络路线上运行,有的人能感觉到气息在某段区域运行,有的人则只在局部有反应,还有的人没有任何反应。由于个体差异,练功时的反应因人而异,练功效果不能用感觉来衡量,而应对比练功前后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。因此练功时无需刻意追求感觉,有反应或无反应都是正常现象,同样能有效果、练出功夫。
四、养气(无为静功)
动功是炼气的重要方法;静功是养气的途径。练功的人,如果只练动功不练静功,体内之气储存积累会不足;而只练静功不练动功,体内之气则不够强劲。运气法从外形上看虽属于静功,但内部活动较为剧烈,仍属于内练气的方法。因此,想要储存滋养内气,就需要修习无为静功。
预备:保持练习运气法要求的姿势,舌尖轻抵上腭,呼吸自然平稳,尽快做到全身心放松、舒适,排除大脑中的一切思维活动。初期可将意念放在丹田区域,似守非守,随着放松入静的深入,就无需再意守了。到那时,会感觉到没有任何思想杂念,连自己的身体都感觉不到,这就是无为的内在境界。
练习气功,全靠练习者的悟性。若想向高深功夫(深层次)修炼,需要练习者的悟性不断提升,绝不能用虚妄的念头去追求功效。
注意:修习此功时,切忌刻意体会身体内部的感觉,若出现身体外部的晃动,要尽量控制自己,减小晃动幅度。
收功:男性用左手(女性用右手)慢慢抬起,手掌心(劳宫穴)罩在膻中穴上,轻轻向下舒缓移动至气海穴停止,连续舒缓 3 次即可。
说明:无为静功若单独练习,姿势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所处环境选择;也可采用各种盘坐式或卧式;还可参照当下流行的静功修习方法练习,但要避免选择要求复杂内在境界的静功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